易教网
阿里巴巴给高校创业教育上了一课
家教首页>太原家教 >教育资讯

阿里巴巴给高校创业教育上了一课

更新时间:2014-11-19

 刚刚过去的“11·11”,是网购秒杀和电商狂欢的日子。一位苏州大学的毕业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多年前他研究电商普及化问题的毕业论文,被导师批得一塌糊涂,差一点没被通过。他在论文中对电商发展的分析与展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壹号店等电商都用事实与业绩证实了,尤其是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

    “一个在网络上创业做面膜代购的‘神人’,经常半夜起来写快递单,月入账11万元。”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服装设计(3+2)4班夏苗同学十分羡慕“进校摆地摊,出去开宝马”的创业英雄。

    过去不少高校认为,淘宝网店小打小闹,缺乏技术含量,大学生去做这个事情得不偿失、掉身价。现在大学生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不屑去做到热衷去做,从少数人做到比较多人做,从少数学院学生做到大多数高校生做,从高职高专学生做到普通本科高校学生做。

    据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介绍,在他们重点大学很多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搞一些小网店,或者开发一些小软件卖给移动或苹果的App store。这样为什么能挣钱?因为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变了。

    “阿里巴巴给高校创业教育上了怎样一课?”中国青年报记者到部分高校进行了调查采访。

    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创业教育把一部分学生吓坏了

    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对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则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

    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台新民看来,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与强化。因为据统计分析,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生创业率在2%~3%,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达到7%~8%,从事创业的毕业生人数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南方某大学要把该校艺术设计系大三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托管,我们没有接受对方的这个提议。”浙江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俊岭透露说,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体制、机制、标准与价值取向出了一些问题。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书记贾少华以某省高校使用的创业教育教材为例说,“‘重理论、轻实践’的创业教育把一部分学生吓坏了”。据教材上讲,创业能力是社会的稀缺能力,创业能力与素质构成“T”字型。“一横”代表知识背景渊博,“一竖”要求专业知识精深。不少大学生听讲后连忙说:“我没有这个‘T’字”。

    第三方调查机构在义乌小商品全球采购中心问摊主是什么学校、专业毕业?绝大多数摊主回答:“农民专业,家里毕业。”贾少华剖析说,小商品市场很多摊主当年连就业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被“逼上梁山”创业发展成为千万富翁。他们的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经济中实践出来的。

由此可见,部分编写高校创业教育教材的人没有真正从事过创业,乱抄、乱套一个理论,什么教材都能编得出来忽悠学生,背离了教育部要求普通本科学校普及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初衷。贾副书记说。

    身处温州的台新民院长认为,大部分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一些创业实践比老师讲得简单,有一些内容又在创业教学大纲与教材中找不到,需要向企业学习与借鉴。比如,财务课老师讲创业筹资渠道主要有自有资金、银行借资、发行债券。

    实际上,这些知识在创业阶段根本派不上用场,最现实的创业资金来源就是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同学借,没有老师讲得那么复杂。但是,创业学生在店铺选址、客流量测算、行业准入门槛、实体经营方面的要求又远比老师讲得复杂。

    老师不愿意把精力放到学生创业教育上

    “现在国内一部分大学认为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有用,同大部分同学对接不上。”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寿灿说,把创业创新作为大学生重要能力来培养的口号容易提,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面临一些机制、体制上的问题。

    首先是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据介绍,部分高校常问的问题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意味什么,创业教育与大学传统学术教育追求的导向是否有矛盾与冲突。

    其次是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资源以及社会创业元素转换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运作,缺乏制度设计与实施细则。一方面是要求普及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学生创业教育怎么拿学分,高校学生学习主体的中心地位与个性化发展怎么实现有机统一。

    第三是创业文化没有成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陈寿灿副校长认为,对高校创业教育和实践需要倡导一种宽松的文化与精神,即不以财富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鼓励学生冒险,宽容学生失败。

    目前刊发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较多的是一些影响力较低的报章,以及高职院校技术类刊物,真正科班出身的教授与学者做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很少。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华就昆分析这种现象说,在普通高等学校学术“指挥棒”的导向与评价体系下,老师根本不愿意把精力放到学生创业教育上。

    华副处长介绍说,对于创业教育,有的高校是放在团委口的校园文化与第二课堂中,有的大学是融合在教学口的思政课堂,还有的是纳入继续教育学院体系,在传统的学术研究体系中属于不入流。

    因为,普通高等学校人事部门在对教授的考评与职称晋升过程中,主要看重申报与承担的科研课题,刊发的研究成果与学术论文,老师在教学以及创业教育方面投入再多的精力也难以获得认可,对评聘教授与职称晋升没有多大帮助,这样导致创业教育在国内一批高校中没有做细、做实,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也没有出路与奔头。

    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存在“两张皮”现象

    在阿里巴巴赴美国成功上市之前,部分高校与地方政府领导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温州高校党委书记何向荣分析说,对于一部分高校领导来说,沿袭传统行政化手段与官场思维来主持日常工作,经费有保障,小日子过得舒服,何必去折腾创业、创新这些新东西,吃力不讨好。

 

对于地方而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比较多,这些重要工作比大学生创业创新更需要花费政府的财力与官员的精力去应对,除共青团、工商联等系统在力推大学生及青年创业创新外,真正基于中国国情、鼓励和支持草根创业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去年学生创办的企业有5家,到了今年只剩下两家,创业教育实践的好项目太少,势头越来越萎缩。”一所高校负责人埋怨说,一提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大家往往就鼓励学生开快递、打字复印、电脑维修等店铺。这种对学校现有资源尤其是学生资源依赖性越强的项目,同质化竞争越激烈,离开学校以后消亡的速度也越快。

    据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只管高校创业教育管不了创业实践,客观存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从而在国内一部分高校中出现介绍创业教育时,往往以具有多少国家级课题与经费为荣。殊不知,其中一部分国家级课题与经费都是由“公关”取得的。

    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搜狐张朝阳等人的特点是具备英语或计算机专业知识,把国外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复制过来,并在中国市场创新成功。何向荣建议,90后大学生都具备了英语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创业创新实践不要总是想着赚取同学与老师的钱,要大胆地带着项目走出校园,进驻园区与市场真实环境中去历练

 

最新文章
  1. 理解和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
  2. 家长不理解孩子会抑郁吗
  3. 关注孩子的多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成绩
  4. 高三孩子缺乏目标怎么办?家长是关键
  5. 有手机瘾的孩子的表现
  6. 高中有一科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么
  7. 孩子上高中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8. 高中生不爱学习怎么开导
  9.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0. 弟弟不去上学也不上班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山西大学 太原大学 太原理工 中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