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08
一、动脑筋
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之后,世界上掀起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浪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本应享有战胜国的尊严和权益。但令人扼腕的是,中国并没有摆脱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一结果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综合国力上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的动荡时期,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装备和战争动员能力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都显得十分孱弱。这种落后状况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缺乏应有的发言权。即使作为参战国,也难以获得与自身地位相称的待遇。
其次,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腐朽是重要原因。在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派出的代表们不光缺乏外交经验,而且慑于列强的压力,更担心北洋内部各派系的利益纷争。这种统治的腐朽性让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显得举足无措。满洲里、山东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不考虑中国人民的利益,充分暴露了北洋政府的无能。
再次,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依然掌握着众多特权。经过长期的殖民渗透,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即使在世界大战后,这种既得利益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巴黎和会只是对原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而非根本变革,所以中国很难摆脱这种不平等局面。
最为根本的,是中国当时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的社会制度落后,国家主权严重缺失,国际地位低下。只有完成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真正解放,才能摆脱这种屈辱的地位。而要实现这一点,则需要发生更加深刻的社会变革。
2. 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为何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和革命运动中具有无人能及的影响力。虽未出席中共一大,但这恰恰反映了他前期在革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陈独秀的理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动的指导者,其思想和行动对青年学生的革命觉悟有着重大影响。他主编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思想的重要传播阵地,他本人也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
第二,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为党的创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他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使他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
第三,一大的会务安排和安全考虑也是一个因素。由于革命活动的危险性,陈独秀未能亲临现场。但这并不影响党内外对他领导地位的认可。
此外,陈独秀的个人威望和政治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他具有组织才能和战略眼光,这使他成为担任中央领导者的不二人选。即使没有参加大会,他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肯定。
二、练一练
A.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历史必然性来看,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决定了成立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双重任务。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证明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武昌起义虽然推翻了帝制,但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孙中山的国民党后来也成为军阀混战的参与者,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从现实需要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新的革命方向。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组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必要。
此外,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也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业有所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为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提供了社会条件。
而且,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三、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中国共产党?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无法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还是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的迅速发展,为建党提供了思想基础。李大钊、陈独秀等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新青年》等刊物,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 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来领导工人运动。
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提供了革命范例,共产国际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支持。这些国际因素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历程表明,只有通过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动员和领导广大群众,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中的正确选择。
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