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教网
家长必读: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家教首页>太原家教 >教育资讯

家长必读: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更新时间:2024-06-15

家长教育有误区助长孩子“无能” 八成中学生不洗衣不做饭

多年来,我们一直被灌输着“好好学习才能考好大学找好工作过好生活”的理念。然而,这种观念却使得家长们忽视了孩子的本性,导致他们的道德和劳动观念逐渐被忽视。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城市中的中学生中,有超过八成的学生不洗衣服、不做饭、不做卫生。许多十六七岁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袜子内裤都没有洗过。这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调查一:好孩子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满意度较低,而不满意度较高。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孩子的标准呢?是有礼貌吗?是听话懂事吗?还是成绩或者其他方面的表现?

记者在海口龙华小学和四十二小学随机询问了一些学生,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学习成绩好。在他们看来,考试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夸奖,甚至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或者去肯德基享受一顿美餐。例如,一位来自龙华小学的学生告诉记者,考试不好的话,他不仅会被父母数落,说他贪玩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还要做父母额外增加的练习题或上补习班。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一些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很多人认为,理想中的好孩子应该是学习成绩好,并且能够考入重点学校,减轻父母的操心。

然而,一项调查结果却显示,在一所重点中学中,能进入该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然而近三成的这些所谓的好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由嫉妒发展成的“敌对情绪”,超过12%的学生有此症状。还有超过10%的学生患有强迫症,过分在意成绩和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调查二: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成绩

调查二: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成绩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学习成绩直接影响家长对他们的满意度。

教育研究者指出,这与我们国家多年来以高考制度为导向的“分数崇拜”和“名校崇拜”是一致的。然而,在面对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基本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劳动和休闲是生命活动的三种形式。对于孩子来说,玩耍就是劳动。然而,很多家长常常为孩子制造未来竞争的假想敌,让孩子在沉重的思想压力下不断地学习。家长们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孩子的其他合理需求,比如玩耍和休闲的需求。他们忘记了学生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现实:八成中学生不洗衣不做饭

现实:八成中学生不洗衣不做饭

尽管家长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但调查显示:在城市中,有超过八成的中学生不洗衣服、不做饭、不做卫生。许多十六七岁的孩子甚至连自己的袜子内裤都没有洗过。

研究认为,这些孩子在父母过度保护下长大,缺乏挫折和适应能力。一旦脱离父母,他们就不知道如何生存,什么事情都不懂。面对一点点挫折,他们可能无法承受,无所作为,甚至走上极端。

据记者采访获悉,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素质是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能、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然而,许多大学生自我评价时却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最终他们把问题归结为“还需要学习”。于是,出现了“幼儿园学小学内容,小学生学初中内容,初中生学高中内容,高中生学大学内容,大学生学幼儿园内容”的教育怪圈。

教育专家表示,家庭对传统道德的忽视和不作为,是近年来现代教育制度中最大的失误。问题并不是青少年难以教育,而是大人们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孩子们渴望在家中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家庭,却发现家庭变成了更加严苛的学校。

现在,真正的“好孩子”已经变得很少见了。

倡议: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

倡议: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

教育研究者认为,打球、赚钱、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生活的目标。它们只是人生漫长历程中的一些工具价值。

因此,一些教育学者呼吁:让孩子读万卷书,带孩子行万里路。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认为学生时代是最美好的,童年的回忆是最珍贵的,而不是让他们长大后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什么都没有。

最新文章
  1. 管教孩子的方法
  2. 小孩游戏上瘾怎么去解决
  3. 让小孩子重回校园大门的步骤:为孩子寻回学校的兴趣与热情
  4. 熊孩子不听话图片
  5. 孩子不听话总按自己想法做
  6. 孩子总是粘人不听话
  7. 赏识教育:家庭中帮助孩子成长的关键
  8. 亲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影响
  9. 培养宝宝的审美偏好:引导与敏感
  10. 高考家长经验分享:高三家长都应该做的八点
最新教员
搜索教员
搜索

数学 语文 英语 物理 历史 钢琴 山西大学 太原大学 太原理工 中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