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让孩子自己克服吧
【来源:易教网 更新时间:2025-04-02】
我家儿子小飞,是家里的第三代单传,我们对他十分关爱,几乎把小飞生活中的一切全都包了下来。没有想到,物极必反,大人们“全包式”的抚养,造就了一个“胆怯、软弱”的孩子。
从他稍懂事起,一看见生人就会拼命往后躲,更不要说去主动跟他人打招呼交谈了。儿子上小学后,更大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
有天晚上,丈夫在家里帮着儿子洗澡,发现儿子的腿上有一片“黑青”,仔细一问,才知道,当天上体育课后,有个叫明明的同学,让小飞去替他买矿泉水,小飞心里不想去,动作稍微慢了一些,就被明明踢了两脚……听到是这种情况,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学校。
一脸和气的班主任李老师极有耐心地任我发了一番脾气后说:“这件事情老师会认真调查处理,请家长放心。回头我会找您联系的。”
两三天以后,李老师打电话把我约到了学校。原来,老师了解到的小飞的情况真的有些令人担忧呢!在班里,无论是学习、值日、还是文体活动,小飞不仅总是比同学们要慢半拍,还经常闹一些笑话。同学们拿他开玩笑,他也总是把头一缩,不懂得、更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样一来有些同学就忽略了他的感受,对别的同学不敢说的话、做的事,到了小飞身上就变得无所顾忌了,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拿他出气……最后老师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样吧,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工作,把小飞的性格扭转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从学校回来后,我们夫妻就儿子的这种性格形成共同进行了反思,一致认识到:儿子在群体中被欺负的现象,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让儿子自己掂量困难的分量,设计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才是儿子需要加强的啊!”丈夫的说法被我认可了。
平日里,我们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通过带他多接触外界,接触大自然和各类猛兽动物等,以实践来教育儿子要大胆、大胆、再大胆。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鼓励儿子大胆做事,并鼓励儿子在言行举止上要“武装自己”,增强表达能力……在此期间,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号召同学们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为小飞的性格转变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渐渐地,我发现儿子在克服胆怯怕事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一天晚上,班主任李老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小飞今天站起来了,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
”原来,中午放学时,班里的一位性格顽劣、一贯很“牛”的学生,要让小飞替他值日、擦黑板,被小飞给坚决顶住了。
不仅顶住,当这位“牛”学生抬手准备打小飞时,小飞义正词严地警告他:“如果敢动手打人,就告诉老师……”看到此情景,同学们都站到了小飞一边,纷纷上前指责“牛”学生的不对。
众目睽睽之下,“牛”学生高高举起的手终于无可奈何地落了下来。
听到这一情况后,我问儿子:“怎么放学没有告诉爸爸妈妈这件事情呢?”“你们不是常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要依赖父母吗?”儿子满有道理。我知道,这对小飞来说,意义是非常巨大的,这不仅仅是个性的突破,更是儿子长大的开始。我为儿子感到高兴和自豪。
从儿子小飞性格转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很容易使孩子失去锻炼生活能力的机会,更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自尊的建立过程。其实,孩子的胆怯和柔弱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做父母的多给孩子一些关心、鼓励、引导、锻炼,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相信孩子定能成长为大方、勇敢、自信的人。
当然,这样的教育过程越早越好。